4 月 20 日至 4 月 28 日,第三届嘉德世界艺术图书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举行。
此次书展会聚百家参展组织,15000余种书。有3大图书专区:艺术保藏、原版图书、精品旧书,有8个特征专题:“第三届嘉德书展引荐书单”、石窟艺术、珠宝、艺术与出资、艺术家手制书、家庭美育、修建师、书本装帧规划、故宫以东。原版精选出现艺术史、艺术大师、今世艺术、展览图录、生活方式、拍摄、规划、时髦、保藏、修建10大类别好书。
此次书展提出“书不只是书”的概念,许多板块独具匠心。两大藏书文明特展出现从民国到现代的书本装帧美学;特别项目“未来之书”从头构建“书是什么”?不只展书,还有五光十色的活动:主题讲座、沙龙、图书共享、走读计划,等等。读者可置身艺术图书殿堂,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取得多元艺术书展体会。
“书本装帧规划”是“藏书文明特展”的主题,包含“宁成春、赵广超、朱赢椿、鲁明静四人规划联展”和“民国书衣100品”。这个展览贯穿了从20世纪20年代新文学经典规划到今世优异的书本装帧规划。
“民国书衣100 品”展品来自我国现代文学馆收藏精品,上海北新书局版鲁迅先生的《呼吁》《唐宋传奇集》《徘徊》《野草》《故土》,北平未名社的《朝花夕拾》初版(1928),胡适《测验集》(上海亚东图书馆,1920,初版),郭沫若《女神》(上海泰东书局,1921,初版),冰心《春水》(新潮社,1923,初版毛边本),周作人北新书局版《谈虎集》(1929),郁达夫《沉沦》(上海泰东图书局,1926),沈从文的《蜜柑》(新月书店,1927),徐志摩《翡冷翠的一夜》(上海新月书店,1927),以及朱自清《背影》(上海开通书店,1928,初版),茅盾《半夜》(开通书店,1933,初版),艾青《大堰河》(上海大众杂志公司,1936,初版),曹禺《北京人》(上海文明生活出书社,1941,初版),老舍《剑北篇》(土纸印)初版(大陆图书公司,1942),巴金上海晨光出书公司《寒夜》初版(1947)……穿过前史的烟云,现代名家慢慢而来。
规划师,在一本书的产生中承担着怎样的效果?他(她)怎样来面临每本书的文本,并经过规划言语传达给读者?
“从郊野、院落到书房:宁成春、赵广超、朱赢椿、鲁明静四人规划展”是对“民国书衣”板块的连续。经过4位规划师的1000多种代表著作,可看到从20世纪80年代到当下的不同规划样态。从规划长辈到新锐年青规划师,从北京、香港,到南京,4位今世规划师风格明显,出现了差异性、独特性。
朱赢椿在郊野世界中获取创意,并用一种单纯的情绪“创造”出了天然和风趣的书。人和虫,在郊野中取得自在。赵广超在清明上河图、一章木椅、紫禁城中,看到了世界广阔又精微的空间与结构。宁成春从事书本规划60余年,亲历和见证我国现今世书本装帧规划的进程。作为今世年青独立规划师,鲁明静不只需考虑“何致使美”,还需直面魂灵拷问:未来之书为何?AI会把书做成最好的姿态吗?
在这琳琅丛书的背面,一切图书都凝聚着规划师的文明气质。确实,看书都不是只看书。
这个板块旨在以艺术与科技的交融,建议全球对“书”与常识的从头认知与建构,搜集创意规划的详细计划与产品,从“书”在未来社会的产品形状、工业方向、科技走势、商业模式等视点,探究数字化、智能化年代的艺术、科技、图书出书工业的开展,以“未来之书”衔接当下与未来。
这些展览板块全体出现了“书不只是书”的理念。正如此次书展总策划寇勤说,在前史长河中,假如没有出书,很难幻想文明怎么传承。期望可以经过书展展现艺术图书的美学价值、文明内在和立异思想,让读者感受到书本内容、书本规划背面更深层次的含义。书本不只是常识的载体,更是艺术和文明的传承者,经过书展激起人们对艺术和文明的传承、酷爱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