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驻京记者/刘长欣 实习生/朱煜霄)昨日,美国著名时事刊物《新闻周刊》发布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封面,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该刊为期80年的纸质发行史就此终结。明年1月,《新闻周刊》的电子版《环球新闻周刊》将出现在读者的ipad、kindle或iphone上。
该刊姊妹网站The Daily Beast上,《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创始人兼总编蒂娜·布朗(Tina Brown)撰文表示,结束纸质版的发行是个艰难时刻,但他们必让赋予这本杂志灵魂的新闻报道延续下去,并且拥抱全数字时代。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肖永亮则认为,纸媒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找到新的增长方式。
昨日发布的《新闻周刊》的封面采用了一张黑白老照片,为纽约新闻周刊大厦旧址。该杂志已于1994年搬离这座大厦。封面上醒目的大字告诉读者:这是“最后一期印刷版”。蒂娜·布朗为了最后一期印刷版,特地邀请了部分资深编辑和撰稿人出马。
该刊以《走向新征程》为标题的社论如此写道“有时候,改变未必是好事,但却是不得已。走过两年喧嚣的旅程,他们最终决定逃离印刷领域并跨入数字媒体化时代。”2010年《新闻周刊》以1美元的价格被传媒大亨西德尼·哈曼收购,希望借此实现重振。不过一系列坏因摧毁了重振之梦,比如高昂的印刷和发行成本,缺乏发行规模,读者阅读新闻的方式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展江昨日接受南方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对此消息不感到突然。当前全世界的纸质媒体有衰落的态势,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对这种态势嗅觉很敏感。
肖永亮接受南方日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从The Daily的教训来看,任何一个时间里,在没找到合适切入点、没改变市场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前提下就贸然进行类似实验,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很大。”2010年,被美国新闻集团掌门人默多克视为至宝的首份iPad电子报——The Daily问世。今年12月15日,发行最后一期。
那么,对于即将开启全数字化进程的《新闻周刊》来说,转型前景是否乐观?肖永亮认为,《新闻周刊》若完全当做一种商业模式来运作,也很容易碰钉子。“事实上,容易转型的往往是小企业。”肖永亮解释说,受“长尾理论”的影响,老牌媒体一转型就是大动作,“这么大的集团,很多业务都有硬性指标,在这些指标下,若没有仔细分析微观因素,没做好软着陆准备,就可能有特别大的影响。”
网络后台实名制火车新票价出炉习 特稿 特稿全能神 SHE歌曲武汉官员电视问政舒淇 神秘告白末日姐 造方舟青岛 12连败日本拦截中国海监飞机武汉地铁吉祥物下课小学校长发廊内死亡黄晓明 最赚钱明星北京两驴友遇难强制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