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工艺
新闻中心
文化
人才理念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评论丨“一碰就碎”的“牛皮纸”井盖到底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2024-11-20 22:22:57来源:乐鱼综合体育

  这几天,甘肃兰州一位村民在社会化媒体上发布视频,称村里道路上新换的井盖质量差,甚至“一碰就碎”,担心会给来往通行的村民带来安全风险隐患。而这些井盖也因重量轻、拿铁锹一碰就碎,被网友称为“牛皮纸”井盖。

  而随着央视新闻的报道,背后的故事也逐渐浮出水面。事发路段是一段新建路面,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有4个井盖遭到损坏。村里要求施工队把这4个井盖来更换,但施工公司的供货商仓库里承重40吨的井盖暂时缺货,因此施工负责人指示工人先买几个便宜的井盖临时过渡一下。

  但是,哪怕是“便宜的井盖”,也应当只是承重标准有区别,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到“一碰就碎”的程度。而实施工程人员甚至也知道这些井盖是不合格的,“重量上它轻轻的……当时我们谁也了解这一个东西是不合格的,就是想着我们货到了以后,拿来换掉就行了”。

  这更是令人无话可说。实施工程单位“知假买假”,相当于打了个赌:只要这一段时间不发生意外事故就行了。这种松懈的安全意识实在荒唐,有多少事故不就源自这种侥幸心理?

  更何况这也难免让人怀疑,这会不会只是一种说辞,施工方或许就是想以此糊弄过去?即便不是说辞,如果施工方事后忘了更换这些“假井盖”,又会留下怎样的风险隐患?

  目前,几个井盖已经更换完毕。当地纪委监委、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也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涉事人员责任做出详细的调查。此外,涉事4个井盖也被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验确定,井盖的生产和销售溯源工作正在进行。

  显然,对于实施工程单位草率的处置不能轻易放过,应当严肃处理以起到警示效果。另一点同样有必要注意一下,即去追查井盖的来源。人们终究是抱有疑问的:这些“一眼假”的井盖,到底是怎么来的?何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市场?这些才是问题所在,假井盖的存在本身才是问题的源头。

  如果梳理新闻就能发现,一些疑点重重的井盖屡屡引发人们的担忧。今年10月,西安一小区业主们反映称“我们小区的井盖看起来像塑料,很轻薄,而且有的已经损坏了,一掰就碎,安全令人担心”;今年年初,也有网友爆料称,重庆秀山县中和街道廷昌街一下水道井盖疑似用竹签代替钢筋,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其中对生产、销售、采购、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出现不符合规定标准和流程的状况,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归罪,可见对于问题井盖并不缺乏针对性的法律惩处。

  但这些频发的事件也说明,对于井盖的治理恐怕依然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广泛覆盖的追溯、追责链条,做到常态化检查,将不合格产品彻底清除出市场。

  事实上,很多地方也在创新监督管理手段,强化对井盖的日常治理,比如多地都已经试点“智慧井盖”,对井盖加装“二维码”等信息,用于追查溯源井盖。

  可见,强化井盖监管已经渐渐成了共识,但并未绝迹的个案仍是提醒,针对井盖行业的治理力度应当持续加压。接下来,各地有关部门应当借助管理和科学技术手段,建立更严密的监督管理体系,提升井盖行业整体的合规度,守护好人们脚下的安全。